查看原文
其他

二次投胎这个技术活儿,如何才能做好?

2015-11-06 圈外 圈外

题图:来自网络

# 涨点干货姿势 #

引文

如果你第一次投胎没投好,如果你无法拼爹拼妈,职业对你来说,可能是一次重新投胎的机会。

所以,常常有很多人不断地纠结:我要不要离开现在的公司?我要不要转行?我有一个跳槽机会,到底要不要去?

这种关乎二次投胎的重要决策,当然值得我们好好对待,纠结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这么重要的一个技术活儿,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完善的思考框架以及决策机制?而不应该只是来回纠结?

这篇文章就来跟你聊聊,职业转型的正确姿势。有干货,还有练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职业转型不只是跳槽或者转行。

任何职业角色的转换都可以叫做转型,包括换行业、换公司、换部门、换岗位,等等。

一 我们为什么面临职业转型的烦恼(外因+内因)


1. 外因:工作环境的变化


我们常常在面临以下三种情况的时候,开始考虑职业转型:


(1)公司的起落:当公司业务下滑的时候,发展机会减少、回报降低,你会开始考虑转型。


(2)行业的兴衰:跟公司一样,这几年,行业的起落比以往几十年都要大。随着半导体行业的衰落,Marvell公司裁员800多人。你不得不转型。


(3)经济周期的变动:与公司、行业兴衰一样,经济波动也是让你开始思考转型的一个契机。

2、内因:个人生涯发展的五阶段(舒波)


比起外因来说,内因是我们职业转型的更为关键的因素。


从心理学来讲,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这些发展任务会驱使我们想要往前,完全当阶段的任务。

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阻碍,我们就会想要改变。


(1)成长期(0~14岁——初中)多幻想

成长期的发展任务:大概知道我是谁,我的性格,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工作的意义

(2)探索期(15~24岁 高中、大学):建立初步志向

探索期的发展任务:通过实践和学习找到感兴趣的领域,对以后的工作有个大概的方向,关键在于科学地了解自己。

(3)建立期(25~44岁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20年)

建立期的发展任务:找到专业方向,一头扎进去,十年磨一剑。把天赋打造成能稳定持续创造效益的优势。

(4)维持期(45~66岁)大学毕业后的第二个20年

维持期的发展任务:摘果子,有建树,有名气,有高收入,建立自己的优势和社会需要之间最大化的交集。

(5)卸任期(65岁以后,退休以后)
卸任期的发展任务:发展非职业性的角色、做以前一直想做的事情、减少工作时数。

以上各个年龄阶段只是参考,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经历的复杂性等等不同,每个人可能会推迟或者提前完成本阶段的发展任务。

实际上,如果上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没有完成,那么会带到下个阶段,而且两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交织在一起,会更加痛苦。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大多数思考职业转型的人,年龄都在25岁到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应该多数处于第三阶段建立期。

当然,一部分人对自我认知依然没有任何概念,所以尚处于第二阶段探索期,而处于这个阶段的人更加容易在面临职业转换的时候非常纠结和迷茫。

二 如何做职业转型的准备


总结来说,有三大步骤:了解自己→了解转换的目标→采取行动。


1. 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通常分为四个维度,即兴趣、能力、性格和需求。

兴趣决定了你的快乐程度,能力决定了你的成就感多少,性格决定了你的工作效率,而需求决定了你能在这份工作中坚持多久。


(1)兴趣:指的是做某件事情能体会到快乐,不是因为收入高才选择这个职业。这里有个注意点,就是兴趣不同于需求。

比如,我要换房子,所以要挣更多的钱,这是需求,而不是兴趣。关于需求,后面第四点会重点阐述。

练习:不妨想一想,有什么事情能让你体会到快乐,沉浸其中而忘记了时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你能从它们中剥离出细微的要素吗?(不健康的除外)

(2)能力:能力的盘点包括三个方面,知识(eg:概念、理论)、技能(eg:英语交流能力)、自我管理(eg:情绪管理)。如果能力足够,就更容易做成一件事,这决定了工作中的成就感多少。

练习:寻找你的核心竞争力——

①列出你喜欢的事情(很享受过程,不管做得好不好)

②列出你擅长的事情(做的比一般人要好,高出平均水平)

③列出你能靠之谋生的事情(现在做能赚到钱的)

④做一个交集(喜欢又擅长——作为业余爱好)

⑤做一个交集(擅长又能谋生,但是不快乐——作为谋生手段)

⑥做一个交集(喜欢又能谋生——作为将来努力的方向)。最后,喜欢,擅长,又能谋生的——那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3)性格:性格盘点可以从五个维度来看


①更加关注事(的结果)还是人(的感受)?


②更加外向还是内向?


③更加注重全局还是细节?


④更加感性还是理性?


⑤如果做了决定,你更偏向计划性还是灵活性?


性格决定了你的工作效率。如果在工作中高效完成任务的模式和我们的性格相抵触,我们就会选择和我们性格相近的模式,从而降低我们完成任务的效率。

比如说,你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但是你做了销售工作。你也能够做好,因为决定能否做好的因素是你的能力。

但是,因为这个工作跟你的性格是相互违背的,所以你每天拜访客户的动作并不是自然反应,而是要花很多精力和能量、克服自己的性格,然后才能去做到,这会影响到你的效率。

练习:针对性格的五大维度,进行自我判断,并有典型事例的证明;分析自己在五个维度上的表现,判断哪些让你在目前的工作中效率更高,哪些让你的效率更低。

(4)需求:如果我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去寻找新的工作。
在能力足够的前提下,一份工作能多大程度上满足我们的需求,决定了我们在这份工作上能坚持多久。

我们刚毕业的时候,还很年轻,一无所有,生理需求首先需要满足,这是为什么,很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往往没有想太多关于工作是否快乐、是否有成就感、是否有价值,而想得更多的是薪酬高低。

当然,一部分人仍然能够眼光长远,选择了一个当下薪酬不高、但是未来回报很高的工作。然而,如果持续很久的时间,并没有获得期望中的回报,他很容易就坚持不下去了。


练习: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想一想目前的工作满足了你的哪些需求,而哪些需求还需要被满足?

2. 了解职业转换的目标

两个过程:自己在哪里?想要到哪里去?

(1)自己在哪里:通过对兴趣、能力、性格、需求四个维度的了解,发现自己对当下工作的不满是通过哪些维度的不匹配所引起的,从而更清楚自己在哪里。

以下举四个例子,帮助大家更好地清楚:如何去分析自己当下的工作哪个维度不匹配,明确自己在哪里:

甲:音乐老师,不喜欢上课,有能力,有收入,就是不享受工作的过程。(没兴趣,所以要找到感兴趣的职业)


乙:外贸业务员,被猎头挖去做经理,不懂的太多,管人也很头疼,挫败感大,但其实他喜欢这个工作,收入也不错 。(能力不够,要找到和现有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职位,当然,前提是目前需要的职业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


丙:护士,工作努力,技能好,但是病人投诉很多。(性格更关注事而不是人,所以找到和自己性格相匹配的职业)


丁:私营企业总监,喜欢这份工作,能力也强,待遇不错,但是未来不能升职,因为这是家族企业。(需求得不到满足 找到让他有进一步发展的职业)

3. 采取行动


在明确了自己的需求,采取转型行动的时候,有一些技巧可以给大家:


(1)尽量不要从零开始,代价太高。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几个方面同时转换的时候,困难会很大。

比如,你原先在化工行业做人力资源,转到快消行业做市场,即便找到这样的机会,也很难说最后能不能应对这么大跨度的挑战。

然而,如果曲线救国,比如,先在本行业本公司内从人力资源转到市场,再寻求快消行业的市场职位,一次只转其中一个方面,这样的转型要顺当得多。

(2)暂时的蹲下时为了跳得更高。


当你刚刚转型的时候,因为面临角色调整,所以会有一个适应期,并且,因为跟过往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有差异,因此也需要有一个成长期。

在这段期间,有可能薪酬、职位、成就感等等各个方面都会下降,需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因为这个下降是为了未来反弹得更高而做的决定。

(3)没有完美的决策。


即使是成功的职业转换,也不像爱情故事中说的“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但是你经过这一番思考,与不思考最大的差别在于,所有这些不完美的部分,现在更容易去适应和平衡,你知道这是你当下仅有的选择。

而且,过程中的付出自己也觉得十分值得,因为目标更加清晰。

(4)最后临门一脚做选择的时候,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个因素:看成长。

一方面是职业成长,比如更大的职责范围,更高的职位的可能性,收入等。

另一方面是人格成长,是否对你人格的促成有帮助,是否能提高你人格的成熟度,人的格局,让你更理解人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你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第二个因素:竭力。

你是否努力了,你是否竭力了,还是你只是浅尝辄止了?

如果没有尽力,而得出我不适合、我没能力的结论,然后匆匆做下一个选择,只会再一次进入不适合、没能力的循环。


第三个因素:结合你的人生。

如果发展只放在职业的角度,人是非常单薄的,很多问题是不能真正被解决的。所以,把你的生活、家庭、人生一起考虑进去,再做这个选择。

(5)当你没有选择的时候,只能去提升。


我们在前面讲过,让你快乐的职业,一定是跟你的兴趣,性格特征,能力,人生需求相匹配的职业。匹配度越高,你的职业快乐度就越高。

但是,这四个方面同时匹配,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们为了谋生,可能选择了自己能够做好、且能够满足需求的职业,但这并非是你的兴趣所在。

然而,这个时候你是没有任何选择的,你要靠此挣钱,你要靠这个收入维持家庭的开销。

如果你想要做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只能让它变得更加能够谋生,给自己多一些选择。

后记:

推荐几本相关的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生能有几次工作》、《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本文整理自圈外第五期职业讲座,感谢嘉宾王佳琪、Lucy,以及圈外志愿者蔡小鹤、橙、碧璐

以下为前几期讲座中的相关文章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次想辞职

台风来了,猪就能飞了?

求职面试不得不知的9大误区

跳出你的小天地,到圈外来!

iquanwai
跳出你的小天地,到圈外来!
-脱轨人生
-原创感悟
-职业讲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